返回列表
NG体育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建材工业发展回顾
发布者:小编发布时间:2023-11-16 01:12

  NG体育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建材工业发展回顾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回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材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深深体会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准确地把握国际经济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及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始终掌握着发展的主动权NG体育官网,从而使我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

  13年来,建材工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全面推进和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建材工业的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品种门类不断扩展,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综合实力为之一新,我国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建材生产和消费大国。从1985年起水泥的总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1989年我国平板玻璃的总产量也跃居世界之首,建筑卫生陶瓷也相继在1992年成为世界第一,并保持至今。2001年全国累计生产水泥66104万吨,平板玻璃20964万重量箱,建筑陶瓷19.6亿平方米,卫生陶瓷4241万件(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统计范围为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今天,建材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在各个工业行业中位居第五。中国建材工业的崛起,不仅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为千余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积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94年6月起,在原国家建材局党组的领导下,建材行业以理论为指导,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辩证地分析了建材工业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提出了“跨世纪的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要从以产量增长为主,转移到以大力提高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质量和配套能力为主的轨道上来,即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使之逐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原材料工业”的新思路,并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两个根本、四个转变、八项对策、三步走”为主要内容,以“由大变强、靠新出强”8个字高度概括的《中国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国务院原副总理邹家华、副总理听取汇报后都给予了充分肯定,邹副总理当时指出:“这个发展战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建材工业发展的实际。”吴副总理指出:“国家建材局提出‘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中央‘两个根本性转变’精神的。”战略的制定是我们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在建材行业中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它成为引导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面旗帜。

  在确定建材工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同时,建材行业还就具体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近年来NG体育官网,建材行业以质量、节能、节土、节水和环境保护为重点,以先进技术改造大中型企业为主要途径,加快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着力进行了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布局结构的调整,提高了建材工业的优化结构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科技进步效益。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建材工业已经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低档次品过剩,优质产品不能满足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针对这种情况,建材行业在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发展方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建材工业的整体素质,促进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效遏制重复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建材行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全行业上下在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将水泥、平板玻璃、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作为结构调整的四大重点。水泥工业主要是贯彻“上大改小”的发展方针,逐步增加新型干法大水泥的比重,减少小水泥所占的比重。平板玻璃工业重点是完善和提高洛阳浮法技术,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发展深加工。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是用池窑拉丝技术改造大型玻纤企业。积极推动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的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两大目标”,扭转建材行业经济效益连续下滑的局面,1998年全国建材工作会议决定在全行业深入开展以玻璃行业为突破口的“脱困增效年”活动。针对平板玻璃行业低价倾销、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在同年6月会同国家计委制定了《关于制止低价倾销平板玻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暂时规定》,这是我国工业部门中第一个贯彻《价格法》所采取的反低价倾销措施。对此,副总理作了“在以销定产、压库促销的基础上,限产保价。拟定行业自律价,对企业有利,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精神”的批示,给予了肯定。此后,通过协会会商企业,又对水泥、玻璃纤维、石膏板等产品开展了区域性或行业性的价格协调,都收到了扭亏、减亏或增盈的效果。通过建材全行业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努力,建材行业于2000年7月实现全面扭亏,提前实现“三年两大脱困目标”。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根据党的十五大精神,在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一些工业管理部门都改组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并明确了3年过渡时间。1998年按照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的总体要求,进行了两次改革。2001年2月撤销了包括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在内的9个国家工业局,行政职能划归国家经贸委。

  在3年过渡期间,积极探索形成行业改革发展的导向工作体系。几年来着力抓紧制定了行业和具体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针、政策、法规,基本形成了行业改革发展的导向性工作体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管理职能划分,我们切实做到了变过去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部门管理为行业管理;由靠权行事、以审批项目来把握发展,逐步转变为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信息来引导行业的发展,实践证明是更有效的。

  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会全《决定》的精神,为了更好地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局属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其固有的技术、人才优势,在为行业服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3年过渡期间,加大了对原国家建材局局属单位的改革、重组,推动其走向市场。通过实施“优势互补,重组联合”等改革措施,按照重组联合的总体方案,一批科研、设计单位并入多家大的企业集团,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2001年2月,国家经贸委重组或成立了包括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在内的10个综合性行业协会。重组后,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代表企业密切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积极维护会员企业利益,协调会员企业之间的关系,为会员单位和行业、政府提供服务,组织和协助会员单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是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承上启下,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建材工业协会重组后,以“”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推动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建材生产力,积极探索行业自律,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行业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行业中带有共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实事求是地反映行业和企业的情况,供政府部门参考。目前,中国建材工业协会正在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把建材协会办成受企业、政府信赖和欢迎的行业社团组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材工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改变了产品的单纯原材料属性,制品化程度日益提高,居民生活消费品的属性越来越强。新型建材、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等建材商品直接走进千家万户,使建材产品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亲和。产品和装备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我国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泥窑外分解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洛阳浮法玻璃技术已成为世界三大浮法技术之一。新型建筑材料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新型墙体比例大幅度提高,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成为建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非金属矿的一些优势矿种的加工技术不断提高,提纯与超细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无机非金属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了建材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材工业注重改变自身能耗大、污染重的不良形象,万元产值能耗大大下降,在治理自身粉尘污染的同时,还化废为宝,对粉煤灰和煤矸石的综合利用量分别占全国利用量的30%和50%以上。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拥有“耀华”、“洛玻”、“北新”、“唐陶”等国家级技术中心。1989年~1999年共获部级科技成果奖395项,1989年~2001年获国家科技成果奖75项,并有部分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建材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大幅度改善,拥有一批具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一部分产品品牌比如“耀华”、“惠达”等已被国家工商总局确认为中国驰名商标。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水泥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全国共有水泥生产企业4621多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33.1亿元,从业人员156万人,分别占建材工业的41%和48.2%;截至2001年底,全国水泥生产能力为7.19亿吨,当年水泥产量6.61亿吨,超过世界水泥总产量的1/3。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水泥生产线吨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条),并已向国外成套出口水泥技术和装备。针对新型干法水泥投资高、投资效益低的状况,提出了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要坚持“技术创新NG体育官网、优化设计”和“低投资、国产化”的方针,日产2000吨和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以上。近几年投产的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生产线元(与“八五”相比降低了1/2),建设工期缩短到12个月左右,并能顺利实现达标达产。

  2001年,我国平板玻璃的总产量达到20964万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占75%。出口平板玻璃5866万平方米,创汇14465.13万美元,其中出口浮法玻璃4056万平方米,创汇12116.56万美元,占平均玻璃出口创汇总数的83.76%。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急速上升,在大规模投资的拉动下,平板玻璃的生产规模也有了快速扩张,目前我国的平板玻璃既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浮法工艺,也存在垂直引上和落后的小平拉工艺,但浮法工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96年跃升为主导地位。

  我国加工玻璃的产业化进程发展较快,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规格品种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大批加工玻璃生产企业,特别是几个技术先进、规模较大、品种齐全且配套化的生产基地已经形成,并逐步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1年我国平板玻璃深加工达到20.3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迅速,生产企业遍及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了广东、福建、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四川以及上海周边地区8个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区域。建筑陶瓷砖与卫生陶瓷产量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建筑陶瓷花色品种已达2000多种,卫生陶瓷花色品种也有300多种。自1998年以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总量大大超过了进口总量,成为建筑卫生陶瓷净出口国。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研究开发的年产100万~300万平方米陶瓷地砖生产线万件卫生陶瓷生产线吨自动压砖机已通过鉴定并投入大批量生产。成功研制了喷釉机械手,卫生陶瓷组合浇注成型技术及装备已在大中型企业普遍推广应用。国内已能设计制造多种节能型烧成窑炉,如墙地砖烧成用的各种辊道窑、内宽达3米的宽断面隧道窑和小断面卫生瓷辊道窑等。建筑陶瓷最大企业生产规模已达1亿平方米/年以上,卫生陶瓷最大企业生产规模为450万件/年。

  我国是世界上非金属矿资源丰富、品种较齐全的国家之一。非金属矿的开发形成了以建材为主、多行业开发的格局。产品规格品种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部分非金属矿超细、改性产品如重质碳酸钙、煅烧高岭土、活性白土等在规格、质量上都能满足国内相关行业的需求,并有一定量的出口。在功能性矿物加工技术方面,已能生产汽车、机电、环保等产业所需的石墨密封材料,石墨导电涂料,石墨润滑材料,石棉摩擦材料,防火隔热材料,催化、吸附及过滤材料,分子筛和防辐射高硬高耐磨材料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材行业始终把非金属矿产品的出口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确立了以出口为主、发展外向型企业的战略,使非金属矿产品的出口创汇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1991~1995年累计出口70.32亿美元,1996年~2001年累计出口152.39亿美元。全国非金属矿产品出口创汇占建材及非金属矿产品出口总额的60%~70%。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玻璃纤维产量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产量从1989年的8.29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27.3万吨,年平均增长19%。玻璃钢/复合材料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产量从1989年的83吨增长到了2000年的50万吨。连熔石英玻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石英玻璃生产能力的较快发展,平均每年增加20%的产量。

  2001年,采用池窑拉丝工艺生产的玻璃纤维产量已达10万吨,占玻璃纤维总产量的36.6%,玻璃纤维制品的品种增加,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玻璃钢/复合材料制品品种已达1万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石油化工、船舶、电子电气、航天、航空等民用与军用领域。人工晶体的种类、生长方法较齐全,到目前为止已掌握了世界上主要光功能晶体的生产方法,合成云母材料也已形成了粉、膜、板三大系列,十几个品种。技术及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2001年,出口总量为11.23万吨,出口额1.94亿美元。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新型墙体材料快速发展,生产能力迅速增加,产量由1991年的223.08亿块增长到2000年的2100亿块,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由1991年的4.85%提高到2000年的28%。生产规模大型化发展,如年产20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条,最大的生产线万平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块砖新建线万立方米以上;新建烧结空心砖生产线万块以上。新型墙体材料的市场也得到较好开拓,并在建筑工程的推广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化学建材和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发展非常活跃,生产能力与产量大幅增加,产品质量、档次与配套水平明显提高,生产规模与技术装备正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塑料门窗、塑料管材、建筑涂料等。其中塑料门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2000年年底,型材生产能力超过130万吨,生产型材70多万吨;门窗组装能力超过1.6亿平方米,销售塑料门窗8500万平方米以上。塑料管材到2000年底,全国管材生产线万吨。其中UPVC管材产量约52万吨,PE管材产量约38万吨。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产量为140万吨左右。

  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发展较快,其应用已从建筑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2001年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6500万平方米左右,高分子防水卷材为5000万平方米左右,纸胎油毡2000万卷,折合施工面积1.3亿平方米,防水涂料为20万吨,折合施工面积5000万平方米。2001年,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特别是高质量离心玻璃棉发展较快,2000年,全国玻璃棉销售量达到15万吨,岩(矿)棉产量达到40万吨左右。

  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是13年来建材工业发展的基本脉络;“由大变强,靠新出强”,坚定不移地实践“”的要求,是13年来建材工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在我们喜迎十六大召开之际,回顾13年来的建材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我们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地实践“”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努力把中国建材工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